“牛哥”在盐津
2014-02-07 08:21:56   来源: 昭通日报   作者: 黄启伦

“牛哥”在盐津
——记盐津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牛文琪

    
      牛文琪,盐津县的一名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是一名省建行来的干部。多年来,他舍弃原本十分满意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从省城昆明来到盐津乡村,扎根于山区热土认真工作着,并充分发挥自身才艺特长,以独特的方式默默地努力着、奉献着,做了很多有益于当地群众、当地发展的事情。他是公认的“牛哥”、“牛老师”。

 结缘盐津 植根乡村

早在1998年至1999年,牛文琪就到盐津县普洱镇挂职过一年半的副镇长。时隔12年之后的2010年,受组织委派他又重回盐津县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而且一来又是三年有余,并一年换一地方,先后驻普洱镇、兴隆乡、中和镇担任党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
  他说盐津是个美丽的好地方,在这里建设新农村可以大有可为。为此,他始终把自己当作盐津人,把新农村建设真正当作自己的事,全心投入一丝不苟地认真工作。除了重要节假日,他很少回昆明、回家,80%以上的时间驻盐津并做着为了盐津发展、盐津群众的事情。他说,盐津就是他的家,普洱、兴隆、中和就是他的家。一谈起盐津、普洱、兴隆、中和,他都说“我们盐津”、“我们普洱”、“我们兴隆”、“我们中和”。
  三年多来,牛文琪在盐津普洱镇、兴隆乡、中和镇跑遍了 900多个村民小组,下到村民小组、农户家中达700余次,并把住村700多天的见闻感想,写成 420篇民情日记和5篇调研文章,积极为普洱镇挖掘古渡码头文化、兴隆乡发展苗圃经济、中和镇开发乡村旅游献计献策20多条,并用镜头记录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过程。无论什么事情他都认真做、努力干。无论走访调研、政策宣传、纠纷调解,还是插秧栽苗、产业发展、计划生育、农合农保等工作,他都积极参与、深入其中,充分体现他的真心真情。
  “我不是一个在做事,我还有省建行这个大后家。”牛文琪总是自豪地说。他经常主动向省建行领导汇报自己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积极争取省建行对盐津普洱、兴隆、中和的新农村建设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人、财、物的支持与帮助。在他的影响和争取下,近年来省建行先后派出13名扶贫干部进驻盐津扶贫点,并筹集达40万元建立了“定点挂钩帮扶专项基金”,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桥梁3座、道路5公里以及人畜饮水、疏通灌溉沟渠等五小水利工程37件,捐赠物资累计超过110万元,发放贷款18笔逾100万元,积极扶持盐津县的服务业、加工业、运输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发展。
  云南省经济日报社记者曾随建行工作队一起来盐津采访,盐津县委组织部原部长赵声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牛文琪多年如一日,沉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他每到一个地方,老百姓都竖起了大拇指;每离开一个地方,群众都恋恋不舍。我们盐津感谢建行为我们派来这样好的干部!”
  乡镇都抢着请他去“建设新农村”。中和镇魏霞书记说:“为了把牛哥调来中和镇,给我们中和镇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可是动了很多心思。”

有贫即扶 遇困就帮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牛文琪经常走村串户,了解到很多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记在心中,总是及时伸出帮扶之手,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几年来,他已经真心实意地帮助了很多人。
  1998年就结对帮扶的困难普洱镇串村的学生彭艳,如今已远嫁他乡,但谈起牛文琪叔叔她满眼是泪、充满感激。她说,是牛叔叔一直自费资助她读完小学和初中。直到现在,牛叔叔还像亲戚一样,坚持每年都去普洱镇桐子村那又高又远的山上,看望她年老多病80多岁的老奶奶。几年来,牛文琪在盐津普洱、兴隆、中和几个乡镇像这样自费结对扶贫户的就有8户人家。
  家住兴隆乡花斑沟社半山腰的方家姐妹,父母在两年前因为不治之症相继病故,大姐出嫁,二姐考上大学勉强就读,家里剩下的只有两个读中学的妹妹和几件破旧的家具。牛文琪总忍不住数次自己掏腰包数百元给方家姐妹解急,还积极联系云南省分行公关企化部工会联合党支部,为困难当头的方家姐妹筹资捐款。
  2011年一个深秋的夜晚,在昆明休假的他接到串丝中学校长打来的电话,说一个初二的同学辍学跑去昆明找她妈妈,还发了她妈妈的电话,要牛文琪帮忙想个办法。牛文琪马上与她妈妈取得联系后并开车去到了昆明新迎小区一带,数十条街道他一条一条地找,当晚十二点了才在她妈妈的烧烤滩上找到了她,做通工作后及时与盐津班车联系定下车票,第二天亲自护送到普洱把她交给了她的父亲。
  2013年“六一”前夕,他在中和下乡途中,见到两小孩趴在地上做作业,心中很不是滋味。问了身边的同志,得知两小孩是留守儿童。回到镇上,他便专门向中和镇中心校反映此事,并捐上300元请人在县城帮助买个桌子板凳亲自送给那两小孩。
  兴隆乡河麻沟社39岁的农户罗林山,想养殖竹鼠自主创业,但养殖竹鼠在当地是新事物,知识技术上的困难很大。牛文琪了解此情况,亲自到他家调研,并给予大力鼓励支持。罗林业说:“牛哥为了鼓励我自主创业,他跑到庙坝亲手拍摄竹鼠养殖电视片回来给我学技术,还自己掏钱赞助我。”他对牛文琪的评价,朴实而言简意赅:“牛队长是省城里来的,但他真心想帮助我们发展,希望我们尽快脱贫致富。他不单单对工作负责,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一个真心为我们付出的人,一个好人。”......
 “这些群众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看到他们有困难我的心里十分难受,就得尽量想办法帮帮他们。”谈起这些事儿牛文琪谈出真实的感受。几年来,像这样帮助困难群众的例子很多,有时连牛文琪自己也记不清了。当然,受他帮助过和正在帮助的人,却不会忘记他,一定会把这个省建行派到盐津来搞新农村建设的“牛哥”的恩情铭记在心。

 发挥特长 彰显魅力

牛文琪在部队文工团工作过,是一个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人,而且教学、策划、摄像、制片无一不能。“真是全才!”了解他的人都非常敬佩他、赞赏他。
       近年来,在全县各级各单位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盐津新农村建设可谓热火朝天、成效明显。眼看盐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越来越喜人,牛文琪便想“文化也要跟上去”。于是他把自身文才作为干好工作、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资本优势”,努力追求有所作为。
  自费办培训班是他花心思和精力较多的一件事情。在普洱镇工作,就在普洱镇办班收徒教二胡,现有学生33名;在兴隆乡工作,就在兴隆乡办班收徒教小提琴,现有学生40名;在中和镇工作,也在中和镇办班收徒教二胡,现有学生20名,就连兴隆乡、中和镇的领导也来当学生学习拉二胡。
  办班教学要有“工具”。为了让学生有“二胡”、“小提琴”,他只身一人到昆明自掏腰包来买。为了节省开支,他搭乘大客车连背带扛把这些琴、二胡带回盐津。有人问他为啥这样做,他说他就想让山区孩子也能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无论在普洱、兴隆还是在中和,在他的办公室、寝室甚至走廊上,随时可见他和孩子们在拉小提琴、二胡。虽然现在在中和工作,但他仍然坚持双休日从中和镇坐着班车去几十公里外的普洱、兴隆给孩子们上课,并且每次还给孩子们带去礼物以鼓励他们坚持学艺。这种长期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让孩子们、孩子家长乃至社会各届都十分感动。
  盐津县教育局王必成局长说:“这些年来,牛文琪老师一直在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今年六一节全县中小学生才艺比赛中,多见他的弟子登台表演并获得奖项。他在我们学生的才艺教育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他。”
  除开办免费的乐器教学班外,他还每月抽出时间去40公里外的滩头乡民间“知心乐队”指导演奏和演唱。“牛老师对我们的帮助指导太重要了。因为有他,我们才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知心乐队”对牛文琪感激不尽。

走到哪里 宣传哪里

走到哪里就宣传哪里,是他最爱干的另外一件事儿。几年来,他真的算得上“一刻也没闲着”。
  在普洱,他把当地的人文景观容为一体,拍摄制作成《三江明珠》电视专题片。
  在兴隆,他创作并表演快板《说唱兴隆》,全面反映兴隆乡各村的发展优势;创作并演唱兴隆乡高竿舞狮团的主题歌《高竿舞狮》,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摄影作品《眺望兴隆》,被做成巨幅宣传画四处传播。
  在中和,他爬山涉水用镜头纪录他眼中的“生态水乡、休闲中和”,拍摄制作成《穿越大浩》、《寻找幸福》、《中和村光》等几十部专题电视短片,在各网站媒体对外宣传。在他的微博和博客里,电视宣传片《山水中和》观看人次就有3万多人次。
  他还把自己在盐津点滴心得,写成《一个新农村指导员的视频日记》放在网上,既反映自己,也宣传盐津,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情关注。
  每逢盐津各乡镇特别是普洱、兴隆、中和开展各重大文艺、宣传活动,牛文琪更是参与策划组织的“大力水手”。
  牛文琪,就是这样一个把盐津当家、专心工作而又富有才华、善良朴实且乐于奉献的人,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喜欢牛文琪。他是省城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但很少有人叫他“牛队长”,都叫他“牛老师”、“牛哥”。
  “盐津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与盐津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我对盐津特别是农村特别的爱、特别的情。”牛文琪说,“这些年来在盐津的乡村山水间深呼地气,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的能力作用能被很多人认可,就是最大的价值。”
  这是一颗红心的跳动,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其真诚无私的付出和坚持精神之可贵,我们即以他为榜样。


盐津县委宣传部
电话:0870-3035902 传真:0870-3035905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
云南网警备案信息网上报警